close
常聽台北愛樂廣播電台,相信很多人知道,節目間曲的弦樂四重奏..
我雖沒刻意去找,或問人,卻也放在心中很久,為什麼會有不到十個小節的樂段,確能百聽不膩.
偶翻到手上的一片多年前的 貝多芬弦樂四重奏 Op.130 義大利弦樂四重奏Philips(454711-2)的錄音.二片裝的低價版.有六個樂章,深具實驗性質..在貝多芬的年代,這是不為眾人理解的音樂,甚至到了近代仍有音樂學家,依然為這好似在刻劃多芬失去聽覺後的內心世界的曲子爭論。。
當時是快十年前,聽完上海弦樂四重奏的安可曲,去買的貝多芬中期作品,愛不釋手.後來看到特價,順手拿了,倒也沒認真聽,因為,當時系統實在聽不出四重奏現場的美感及規模,....有人說,一片鋼琴,可以聽完一套系統各頻段的表現,,,那四重奏,,可以聽出一個音響人的品味及音響觀.
1.您的高頻上的去了嗎?還是能反應四把琴的音色間的協調,及錄音及演奏家想表現的風格.表現的如何.
2.低音的演示音樂性及線條表現重要,還是每每在炎黃第一鼓敲下時的爽快?
我的系統不算好,但,這張錄音好極了.好到會讓我想到李希特及羅式的貝分多大提琴奏鳴曲.有空去找一下,三出頭,買二張唱片.
鼎鼎大名的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(Alban Berg Quartett)的演奏,聽膩了.換這義大利弦樂四重奏拉
Op.130,這貝多芬全聾之後所創作的作品,平順的沒有壓力的樂音背後,有著蒼白與焦慮.極度難理解的曲子.我想,再老一點聽,或許又有不同吧..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